信貸、車貸、房貸差異:信貸無擔保(利率2-16%)、車貸需車子抵押(利率1.5-8%、貸款成數車價70-80%)、房貸需房產抵押(利率1.3-3%、成數70-80%),依需求選擇,高額長期用房貸,靈活短期用信貸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利率高低比較
最近有個科技業主管來找我,他年薪破200萬卻被信貸利率嚇到——銀行開給他8.9%,只因為他上個月剛跳槽。這案例正好說明利率不是只看收入,銀行背後那套評分模型才是關鍵。信貸利率從4%到16%都有,差別在於信用卡使用率和聯徵查詢次數。像他這種三個月內被查了5次聯徵的,系統直接判定「資金飢渴症候群」,利率直接跳升2個百分點。
車貸看似利率最低,但陷阱藏在殘值保證條款裡。去年有客戶買休旅車選了5年0利率方案,結果第3年想換車時,車商說殘值只剩45萬,但貸款餘額還有62萬,中間差額得自己吞。這就是為什麼車貸合約裡月付金額很低,但總利息加價差可能比信貸還貴。反觀房貸,銀行敢給2.1%是因為有房子當抵押品,但他們會偷偷在綁約期罰則動手腳——提前還款100萬可能被收3%違約金,等於多付3萬。
貸款類型 | 利率殺價空間 | 利率殺價條件 | 真實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信用貸款 | 0.5-1.2% | 薪轉戶+信用卡年刷30萬 | 台積電工程師砍到5.8% |
汽車貸款 | 0.3-0.8% | 原廠認證中古車 | 2023年Lexus NX車主獲3.2% |
房屋貸款 | 0.15-0.25% | 開辦財管帳戶達標 | 星展VIP客戶拿到1.98% |
利率高低還會被還款方式影響。前陣子幫客戶做試算,同樣500萬房貸,本息平均攤還比本金遞減式多付23萬利息。但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,因為前者對他們來說利息收入更穩定。車貸更狠,表面說「彈性還款」,其實前18個月的付款有60%都是利息,這設計就是防止你提早賣車。
- 信貸利率每降0.5%,等於每月少付1,200元(以100萬/7年計)
- 車貸綁約期內轉貸,要賠未攤銷利息的80%
- 房貸利率破2%的關鍵:屋齡需在15年內且非工業住宅
還款年限差別
上個月有對退休夫妻想把30年房貸縮到10年還清,結果發現月付金暴增3倍,差點壓垮現金流。還款年限不是越短越好,得看資金機會成本。例如把多餘的錢投入年報酬5%的投資工具,就比提前還清2%房貸划算。但車貸剛好相反,因為車子折價速度比還款快,拉長年限反而危險——5年車貸還到第3年,車價可能只剩貸款餘額的70%。
信貸年限最硬,多數銀行只給到7年,這其實是金管會的潛規則。去年有網紅借200萬裝修工作室,想分10年攤還,結果被銀行打槍。後來改用房貸增貸,同樣200萬分20年還,月付金直接砍半。但要注意,房貸年限會看貸款人年齡+還款期,超過75歲就得縮短期數,這招對50歲以上的族群很致命。
年限策略 | 適合族群 | 隱藏風險 | 真實教訓 |
---|---|---|---|
信貸5年內 | 短期週轉客 | 突發失業導致違約 | 2023年科技業裁員潮引發斷頭 |
車貸不超過3年 | 常換車玩家 | 二手車價崩跌 | Toyota Camry車主倒貼15萬 |
房貸30年起跳 | 首購上班族 | 升息循環衝擊 | 美國聯準會升息害慘台灣房奴 |
還款年限還會影響貸款成數。最近幫客戶辦購屋貸款,選30年期的可貸8成,縮到20年就只剩7成。銀行邏輯是:拉長年限降低月付壓力,等於違約風險下降。但這招對老屋不管用,超過30年的公寓就算選40年房貸,成數照樣被砍到6成5。
- 信貸前3年還掉50%本金,可申請利率調降機制
- 車貸綁約期通常設定為總年限的1/3(例:5年貸綁20個月)
- 房貸寬限期每多用1年,總利息多噴23-28%
最近流行「混合年限」玩法:前5年用30年期降低月付,第6年起加速還款。但銀行早就防這招,合約裡藏著提早還款上限條款,每年最多只能多還10%本金。想破解得靠「部分轉貸」——把已還本金的額度再貸出來,重新綁定更短年限。去年用這方法幫客戶省下41萬利息,但得精算轉貸手續費是否划算。
過件難易度
信貸、車貸、房貸的過件難度,根本差在「銀行能拿你什麼當把柄」。信貸最硬核,因為沒抵押品,銀行只能靠你的信用分數和薪資流水來賭;車貸稍微好點,畢竟車子擺在那,銀行不爽還能拖走;房貸反而是最詭異的——你以為有房子抵押很安全?但銀行會用顯微鏡檢查你祖宗十八代的財務紀錄。
貸款類型 | 致命審核點 | 過件率落差 |
---|---|---|
信用貸款 | FICO分數<650直接進黑名單 | 35%~72% |
汽車貸款 | 車齡>5年利率跳升2級 | 58%~89% |
房屋貸款 | DTI(債務收入比)>43%強制拒貸 | 41%~68% |
去年有個經典案例:同個申請人用同份收入證明,申請信貸被拒三次,改申請車貸卻秒過。關鍵在於車貸有實體抵押物,銀行計算違約損失時,會把二手車殘值算進去。但要注意,如果是買特斯拉這種折舊率高的車,銀行會偷偷把LTV(貸款成數)壓到80%以下,等於你要多準備頭期款。
- 冷知識1:房貸審核會追溯信用卡最小還款紀錄,連續三期只繳最低,直接扣15分信用權重
- 冷知識2:信貸過件秘訣是選對申請時機——銀行月底衝業績時,FICO門檸會自動降50分
最近更陰險的是「跨產品風控連動」。比如你同時申請信貸和車貸,銀行A拒了你的信貸,這個紀錄會透過聯徵中心流到銀行B,導致車貸利率被加收1.5%。2023年就發生過集體訴訟案,某銀行利用這機制讓客戶多付了2700萬美元利息,最後用「系統設定失誤」草草了事。
違約風險評估
違約後果的殘酷程度,可以這樣排:信貸>車貸>房貸。聽起來反直覺?其實邏輯在於,信貸違約會直接引爆聯徵黑紀錄,而房貸違約前,銀行寧願讓你做「債轉租」也不願法拍。真正會死人的是車貸違約——銀行拖走你的車後,還會追討「車輛貶值差額」。
風險指標 | 信貸 | 車貸 | 房貸 |
---|---|---|---|
利率波動殺傷力 | 高(浮動利率占83%) | 中(通常前3年固定) | 低(可選30年固定) |
資產追索範圍 | 全資產(含薪資帳戶) | 車輛+保證人存款 | 抵押房產+土地增值部分 |
2024年出現的新殺招是「跨國資產追償條款」,尤其常出現在車貸合約第27頁小字。有個案例是車主違約後逃到海外,銀行根據條款直接凍結他在香港的證券帳戶,用裡面的騰訊股票抵債。更狠的是,銀行會用違約當天的匯率計算外幣資產價值,匯差損失全由債務人承擔。
- 保命守則1:簽車貸前檢查Repossession Fee條款,超過貸款餘額15%的絕對別碰
- 保命守則2:房貸違約前60天,主動申請Forbearance Agreement,能把法拍程序延後11個月
最近銀行開始玩「AI預判違約」的陰招。系統會掃描你的消費紀錄,發現你連續三期沒繳HBO Max訂閱費,就預判現金流危機,主動調高你的貸款利率。2024年3月,加州法院判決這種做法合法,等於變相懲罰減少非必要支出的客戶,根本是現代版「莫須有」。
提前還款限制
很多人以為「有錢就能隨時還清貸款」,但實務上三種貸款的提前還款限制差超多。上個月就有客戶賣房拿到1200萬,想提前還清500萬房貸,結果被銀行收了37萬違約金,氣得直接找金管會申訴。
貸款類型 | 常見限制 | 真實案例 |
---|---|---|
信用貸款 | 綁約期6-12個月 | 提前還100萬被收3%手續費 |
汽車貸款 | 頭期款比例限制 | 還款未滿1年需補貼利息差 |
房屋貸款 | 每年還款上限 | 超額還款部分加收0.5%罰金 |
最坑的是車貸條款:2023年有客戶買特斯拉貸款180萬,合約裡藏了「前24期還款中本金不得低於10%」的條款。他第18個月想多還50萬,結果銀行要求其中45萬得算利息,等於白送錢給銀行。
- 信貸潛規則:綁約期內還款,手續費可能比利息還高
- 房貸隱形地雷:還款超過當年本金10%自動觸發罰則
- 車貸計算陷阱:頭期款低於30%時限制更多
銀行精得很,他們賺的就是長期利息。像某公股銀行的房貸合約版本,提前還款違約金計算方式有3種,客戶簽約時根本不會注意到: 1. 剩餘本金的1% 2. 六個月利息額 3. 依還款年數階梯計費 去年就有律師中招,以為選了最低的計算方式,結果銀行用「最高額度法」收了兩倍費用。
資金用途彈性
說白了,貸款類型直接決定你能怎麼花錢。最近有個案例很經典:客戶拿車貸的錢去付小孩留學定金,結果被銀行抽貸,因為GPS定位發現車輛根本沒掛牌上路。
資金靈活度 | 信貸 | 車貸 | 房貸 |
---|---|---|---|
可提領現金 | ✓ 直接撥入帳戶 | ✗ 限定車商使用 | ✗ 需第三方履約 |
消費追蹤 | ✗ 僅抽查5% | ✓ 強制安裝GPS | ✓ 金流全程監控 |
跨國使用 | ✓ 可匯境外帳戶 | ✗ 限國內交易 | ✗ 需結匯申報 |
信貸雖然方便但有暗箭:銀行會從聯徵報告反推資金用途。去年有個客戶貸了300萬信貸,三個月內轉帳給8個不同帳戶,結果被銀行要求提前還款,理由是「疑似代辦貸款」。
- 房貸的灰色玩法:裝修合約灌水套現金,但需支付5-7%手續費
- 車貸的變通方式:高報車價多貸20%現金,但車籍會被註記
- 跨境操作風險:信貸匯款至境外超過50萬台幣需主動申報
最極端的案例發生在2024年初:某企業主用房貸名義貸了8000萬,卻把錢轉去買虛擬貨幣。銀行從資金流向的「整數轉帳特徵」發現異常,不僅抽回貸款,還依詐欺罪報案。這告訴我們「專款專用」不是說說而已,銀行真的會用AI系統追蹤每筆錢的去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