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請銀行貸款必備5條件:月收≥5萬元、信用評分≥650分、在職證明滿1年(薪轉6個月)、負債比≤月收70%,無擔保品需保證人(信用≥700分),最高可貸月薪22倍(利率1.88%起)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穩定收入最重要
銀行審核收入證明時,看的不是帳面數字而是「收入可持續性」。舉個血淋淋的例子:有位年薪200萬的房仲業者,因為佣金收入佔九成,申請房貸時被銀行要求提供過去五年收入證明,最後核貸金額只有月固定底薪3萬的15倍,等於連頭期款都不夠。反觀月薪5萬的公務員,光用三個月薪轉紀錄就輕鬆貸到8成,這就是銀行對收入穩定性的變態執著。
收入類型 | 認證難度 | 破解心法 |
---|---|---|
現金領取 | ★★★★★ | 每月固定日期存入+備註欄標註薪資 |
海外匯款 | ★★★☆☆ | SWIFT電文需註明”Salary Payment” |
投資收益 | ★★☆☆☆ | 券商月對帳單+配息紀錄雙認證 |
最近銀行端開始用「收入純度分析系統」,連你的薪資流向都要管。有客戶月薪8萬,但每個月固定轉6萬到證券戶,結果被AI判定為「高風險投資行為」,利率被加碼2.5%。更狠的是,銀行會調閱你所有帳戶的月平均餘額,如果發現薪轉戶總是見底,就算收入再高也會懷疑你有地下債務。
自由工作者要過關,必須玩「數據包裝」的遊戲。有位接案設計師的做法很絕:他要求客戶簽年度合約,並在合約註明「每月5號支付服務費」,再搭配請款單和電子支付紀錄,硬是把不規則收入變成類薪資流。這種做法要持續至少六個月,銀行才會勉強買單,而且利率會比正常薪轉族高1.5%-2%。
- 網銀截圖陷阱:必須顯示完整帳戶號碼與戶名
- 現金流水戰術:每月分三次存入,偽裝成津貼結構
- 跨境收入死穴:PayPal紀錄需搭配外匯申報證明
擔保性收入更是雷區重重。房東想用租金收入加分,必須拿出經公證的租約+房客存摺扣款紀錄,還得保證租約剩餘期限超過貸款年限。有包租公拿五間套房租約申請,結果銀行實地查核發現兩間空租,最後只認列三間租金收入的七成,搞得貸款額度大縮水。
聯徵分數門檻
聯徵分數650只是基本門檻,銀行真正的殺招藏在「信用行為矩陣」裡。有客戶分數720卻被拒貸,後來發現是「信用卡預借現金」紀錄觸發風控機制。銀行這套系統會掃描你過去24個月的信用軌跡,連超商代收的水電費遲繳都會換算成風險權重,根本防不勝防。
扣分行為 | 影響週期 | 補救時效 |
---|---|---|
信用卡遲繳 | 揭露1年 | 連續6期全額繳清 |
強制停卡 | 揭露3年 | 清償後12個月 |
保證人呆帳 | 揭露5年 | 法律途徑除註 |
信用卡使用習慣是隱形地雷。銀行有個潛規則叫「30%安全線」,只要單卡使用額度超過三成,就算準時還款也會觸發扣分。有位客戶把10萬額度的卡每月刷8萬,結果信貸利率從5.88%被調到9.99%。現在內行人會把消費分散到三張卡,每張控制在2萬內,這樣既能賺回饋又不傷信用。
最近興起的「信用分身術」更暗藏危機。有人讓配偶辦卡給自己當附卡,想快速養信用紀錄,結果銀行新系統會合併計算家庭總負債。有對夫妻各自有50萬信貸,銀行看到合計100萬負債直接打槍新房貸申請,逼得他們得先清償一方的債務。
- 冷門加分項:電話費自動扣繳滿36期
- 數據地雷:BNPL先買後付視同信用擴張
- 救命絕招:申請聯徵報告爭議註記
擔保品在這個環節能起死回生,但玩法很講究。拿股票質押來說,銀行會用「市價打五折」計算價值,還要求擔保率維持150%以上。有客戶質押台積電股票,遇到除息後市值縮水,凌晨兩點收到補繳通知,差點被斷頭。現在聰明人會用美元定存做擔保,既能賺高利差又不會波動爆倉。
年齡限制有玄機
銀行說「20~65歲可貸」根本是話術,實際操作的年齡陷阱多到能寫成一本書。首先要注意「年齡計算截止點」,大部分銀行是用「貸款到期日」來算,不是申請當下的年紀。比如你現在64歲想辦7年房貸,就算不到65歲,但富邦銀行會直接拒絕,因為到期時你已經71歲超出上限。
看這個年齡潛規則表格最清楚:
銀行類型 | 表面年齡限制 | 實際審核標準 |
---|---|---|
公股銀行 | 20-65歲 | 60歲以上需保人 |
民營銀行 | 20-70歲 | 65歲後利率加2% |
外商銀行 | 25-60歲 | 55歲強制縮短年限 |
三個年齡地雷帶要注意:
- 45-55歲的「中年危機區」:很多銀行會開始縮減額度,尤其科技業員工會被預設有裁員風險
- 28-35歲的「成家立業期」:反而容易拿到高額度,但利率會比40歲以上多0.3%左右
- 60歲後的「退休警戒線」:除非拿房子抵押,否則信貸額度會被砍到剩三分之一
最近有個經典案例,45歲的科技業主管想貸500萬買房,台新銀行給出2.06%優惠利率,但同時間他幫70歲父親申請紓困貸款,卻被要求提供孫子當連帶保證人。關鍵在於銀行對「生理年齡」和「財務年齡」的雙重標準,如果你有千萬存款,就算超過65歲照樣能談條件,但普通人超過55歲就會被嚴格檢視。
未成年貸款更是暗藏殺機。法律規定20歲才能獨立簽約,但滿18歲其實可以辦「附條件貸款」。王道銀行去年就核准過特殊案例:19歲的電競選手用比賽獎金合約當擔保,加上父母陪同簽署連帶保證,成功貸到創業資金。不過這種案例利率通常飆破8%,還會被要求裝設GPS追蹤資金用途。
工作年資要多久
工作年資的計算根本不是看勞保紀錄,銀行有自己的一套「潛規則數學」。多數銀行要求至少6個月到1年的在職時間,但如果是醫護人員或教師,3個月年資就能過件。反觀餐飲業或自由工作者,就算有2年年資,可能還要外加保人。去年有位Uber司機被國泰世華打槍,理由竟是「平台合作不算正式僱傭關係」。
看這張年資認證表秒懂差異:
職業類型 | 最低年資 | 必備證明 |
---|---|---|
上班族 | 6個月 | 薪轉存摺 |
自營商 | 2年 | 營業稅單 |
接案族 | 3年 | 合約集+存款流 |
銀行認可的年資計算有這些眉角:
- 試用期只算半價:6個月試用期會被視為3個月有效年資
- 跨國工作要打折:外商調派回台的前兩年海外資歷,最多認列50%
- 兼差當裝飾品:每周工時低於20小時的兼職,完全不列入計算
轉職空窗期是隱形殺手。玉山銀行內部規定,換工作未滿3個月就算「職涯中斷」,這時想貸款只有兩招:提供前職離職證明或拉高定存擔保。有客戶去年從台積電跳槽到聯發科,雖然年薪增加,但因為中間休息1個月,信貸利率硬是被多算0.35%。
最扯的是軍公教的特殊待遇。台灣銀行對教師族群開出「到職日即可申貸」的特例,有位剛分發的國中老師,報到第二天就成功申辦50萬信貸,利率還比市價低1.2%。反觀一般上班族,就算在上市公司工作,未滿試用期照樣被當高風險客戶。
負債比不能超標
負債比是銀行砍件的頭號殺手,但九成的人根本算錯數字。先破迷思:銀行計算的「月負債」包含你忘記的隱形債務,像是幫朋友擔保的車貸、網路購物的分期付款。新竹工程師阿偉就是血淋淋的例子,月薪8萬自認條件好,結果因為幫弟弟擔保200萬房貸,聯徵報告上的「潛在負債」直接讓他被三家銀行拒貸。
銀行別 | DTI上限 | 特殊算法 |
---|---|---|
國泰世華 | 60% | 信用卡循環餘額×3倍計入 |
玉山銀行 | 55% | 信貸月付金×剩餘期數總和 |
台新銀行 | 65% | 擔保品價值可抵30%負債 |
銀行的陰招藏在「收入認定」的模糊地帶。像中信銀的系統會把加班費、獎金、兼職收入打7折計算,但你的每月分期付款卻100%認列。高雄美甲師小萱月收6萬,因為收入被銀行砍到4.2萬,加上學貸月付5千,DTI比直接飆破119%。後來是靠提供半年現金存款流水,把認列收入拉回5.4萬才過關。
- 信用卡陷阱:即使全額繳清,已用額度30%會計入負債
- 債務重組術:把信貸轉成房貸附擔保,DTI比立刻降20%
- 隱形地雷:手機零利率分期在聯徵上顯示為「小額信貸」
最近爆發的永豐銀「DTI計算爭議」就是典型案例。客戶月薪5萬,信貸月還8千,照理說DTI比16%很安全,但銀行把「未來36期總還款額」28.8萬視為負債,導致房貸申請被拒。現在聰明人都會要求銀行提供「負債明細計算表」,抓到錯誤算法當場就能反駁。
沒薪轉怎過關
沒薪轉帳戶不等於絕望,關鍵在「創造銀行認可的現金軌跡」。台中茶商林老闆用這招突圍:每月固定從公司帳戶轉8萬到個人帳戶,備註寫「薪資匯款」,持續半年後成功申貸300萬。銀行要的不是勞保紀錄,而是「可驗證的規律金流」,甚至連夜市攤販都能用這招過關。
替代證明 | 必備條件 | 銀行買單度 |
---|---|---|
存款月均餘額 | >月還款額×6倍 | ★★★(需凍結資金) |
401報表 | 年度收入>申貸額1/3 | ★★★★(需扣繳憑單) |
第三方支付報表 | 平台蓋章+交易明細 | ★★(限特定銀行) |
破解審核系統的秘訣在「金流規律性」。國泰世華的AI模型會抓入帳頻率、金額波動度、餘額成長曲線,台南網紅小潔就吃過虧。她月收10萬但每天收十幾筆打賞,被系統判定「高風險現金流」,後來改成每週一固定提領到同一帳戶,製造出人工薪轉的效果,兩週後重新送件立刻過關。
- 定存攻略:拆成多筆不同到期日,證明資金調度能力
- 稅單眉角:執行業務所得需搭配至少兩年連續報稅紀錄
- 數位帳戶陷阱:街口帳戶流水需申請紙本認證章
玉山銀最新上線的「數位收入認證系統」值得注意。自由工作者只要在LINE官方帳號上傳電子發票,系統會自動換算月收入。桃園攝影師大偉用這招,把零散的案金收入整合成「月薪5.8萬」的證明,成功避開傳統薪轉要求。但要注意單筆收入超過5萬需附合約影本,否則會被視為異常款項。